第一节什么是梦
梦有七彩的,也有晦涩的、阴暗的。对五花八门、各式各样的梦境,有
人用宿命的眼光去看待。穷通益亏,各缘其人。凶人有吉梦,虽吉亦凶,吉
人有凶梦,虽凶亦吉,凶犹可避也。
一、中国古代对梦的解释
中国古代哲人对梦的看法,凝聚着先哲的智慧。早在甲骨文时期,“梦”字就是用一个人睡在床上、用手指着眼睛来表示,即“目有所见”谓之梦。
以“以手指目,目有所见”来指代梦很耐人寻味,人在入睡之后,一般来说视觉功能基本不起作用,也就是说视网膜上没有图像,如何能“目有所见”呢?实际上我们的先哲传达了另一层含义,所谓“目有所见”并不是人在入睡之后能用眼睛看见,而是讲梦魂出游。
庄子将人生分为两种状态:寝与觉。寝指睡眠,魂交即梦;觉指清醒状态,指身体感官对外界的反映。
苟子提“心卧则梦,偷则自行,使之则谋”。梦、自行(幻想)和谋都属于人的思维活动,但彼此又有区别:梦与睡眠紧密相关而不受主体控制,而偷(幻想)则在清醒和睡眠之时均可驰骋,但受意识的控制(使之则谋)。
墨子说:“卧,知无知边。”又强调:“梦,卧而以为然也。”
所谓“知无知”,第一个知是指人的知觉能力,第二个知是指知觉对外界事物的接触,所以“知无知”即是人在睡眠状态知觉失去知觉外物的能力,意识处于潜在状态。
明末清初的学者曾提出“醒制卧逸”学说,认为梦是人的意识活动,尽管睡眠时意识在梦中失去控制,但仍然不能摆脱主体控制。
清代学者明确提出,“气血阻滞脑气所致”,这一点基本上与黄帝《内经》的淫邪发梦说相承合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认为梦是人脑的产物,而非人心的产物,与西方的梦理论类似。
二、西方人对梦的解释
对于梦,西方人通常把它解释为一种精神作用。
西方经典作家认为,梦是思想感情的产物,是人的一种持续到睡眠状态中的思想。不如意的梦往往是忧郁的症状。
西方近代学者对梦的认识更加进了一步。喻特曼说,人可借梦追溯出自我的另一领域,这里对梦是潜意识的观点更加肯定。
尼采则强调,梦是白天失却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。还有的学者公然提出,梦的状态其实相当于疯狂的状态,因为两者均呈现智力的混乱,并且均以内在主观的反应投射于外在世界。
大多数学者表示:梦使人脱离道德上的自我约束,而能看见自我感情的原形。
著名的释梦学者弗洛伊德认为,梦是愿望的达成。
继弗洛伊德之后,其他学者如荣格认为,梦是压抑的个性及群体遗传的洪口。
 
会说在做梦,而且会清楚记得刚才发生的梦境。
科学研究证明,大凡在第一、二次快速眼动时所做的梦,其内容一般是白天经历的重现;第三、四次快速眼动睡眠中,梦境多出现往日生活经历和旧日情景;第五次快速眼动睡眠中,时空交织,场景变幻,现在和过去经历的、幻想的混杂一起,构成离奇变幻的奇异梦境。
·上一篇周公:
朱竹坨梦鸭
·下一篇周公:
第二节 中国古代占梦迷信面面观